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中国区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时间:2005-12-05

 

2005年11月30日下午,由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发起的“中国区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建设与发展座谈会”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座谈会特邀北京大学陈家宜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卞林根教授作会议主持人。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国家气象局的众多研究所、以及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院校的代表出席了本次座谈会。

 

会议的第一阶段由来自各科研院所的代表介绍其通量观测站点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站时间、观测的植被类型特征、主要实验设置、研究目的及已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等。在第二阶段,会议代表就中国区域的各通量观测站或通量研究机构/网络与ChinaFLUX的合作机制、中国区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建设与发展的长期目标、组织形式等问题进行了踊跃发言,并就如何组织通量观测技术培训班、召开学术交流会议、台站信息发布与资料共享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陈家宜教授与卞林根教授都多次强调为了满足国家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预测中国碳排放情景,不是一个台站或一个观测点所能完成的工作,同时针对不同生态系统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中国各通量研究单位有必要进行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对于合作的形式陈教授认为可以从松散性的、自愿合作开始,再慢慢发展成有组织有计划的协会组织形式,最后组建一个能够覆盖中国区域的通量观测研究网络。此外,会议就一些学科性的问题达成共识,认为当前中国通量观测研究中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包括观测技术的标准化、数据分析方法的改进、观测结果的尺度扩展(Up-Scale)等。

 

最后,来自中国科学院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的于贵瑞研究员对大会作了总结,提出组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区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以单个观测站为基础进行自由联盟,另一种可以是主要研究机构或集团的合作联盟。此外,于贵瑞研究员还表示ChinaFLUX作为中国最早建立的通量观测研究网络,积累的经验和试验结果相对较多,因此愿意为中国区域通量观测网络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可暂时作为联络人为中国区域通量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计划预定将在2006年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协助一些刚建立的通量观测站尽快进入正常运行的轨道,这些活动包括:举办一次通量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的培训班、召开学术交流会议、鼓励大家参加明年8月IGBP将在北京举行的区域碳收支国际会议。此外,重新改版后的ChinaFLUX网站(http://www.chinaflux.org)也已于近日开通,于贵瑞研究员表示希望这个网站成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界与国内外同行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中国通量观测研究事业的发展。随着日暮降临,华灯初上,会议在一片欢快喜悦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ChinaFLUX项目办公室供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