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已成为新时代标志性的国家战略目标。它不单是中国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政治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更是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生态系统通量观测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的碳、氮、水、温室气体通量是揭示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变异的重要指标,多过程、多尺度、多要素的长期协同观测可以为全球和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氮-水循环过程的机理研究以及碳源/汇的时空分布评价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和观测数据,中国通量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成立于2002年,是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为依托,以微气象的涡度相关技术及箱式/气相色谱法为主要技术手段,对中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水汽、能量通量的日、季节、年际变化进行长期观测的生态系统观测网络。经过二十年的发展,ChinaFLUX在观测站点扩展、新技术研发、生态系统碳氮水交换过程机理认知和碳氮水通量时空格局评估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中国“双碳”行动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为了庆祝中国通量网成立二十周年,ChinaFLUX理事会拟于2022年12月28-29日在北京举办中国通量网2022年学术年会暨二十周年纪念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总结中国通量网二十年的发展经验,充分展示中国通量网在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监测和碳汇功能评估等方面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共同深入探讨中国通量观测事业在新时期所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更好地助力我国双碳行动的积极稳妥推进。
热烈欢迎从事通量观测相关领域研究与实践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教育与管理者、研究生以及中国通量网的一线建设者们参加大会。
一、会议主题
把脉生态碳汇,服务绿色双碳
二、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
中国科学院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NESDC)
中国生态学学会长期生态专业委员会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GSNRR)
承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IGSNRR)
三、会议时间和地点
1. 会议时间:2022年12月28-29日
2. 会议形式:线下会议与线上网络会议相结合
2.1线下会议地点: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A座316会议室
2.2线上会议平台:小鱼易连&腾讯会议
四、会议内容与日程
会议日程
日期
|
时段
|
日程
|
地点
|
12月28日
|
上午
|
开幕式、主题报告、
特邀专家报告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A316会议室&线上会议平台
|
下午
|
特邀专家报告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A316会议室&线上会议平台
|
12月29日
|
上午
|
分会场主题学术报告
(平行分会场)
|
线上会议平台
|
下午
|
分会场主题学术报告
(平行分会场)
|
线上会议平台
|
分会场设置:
分会场一: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格局、动态与环境响应
召集人:周广胜(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郑循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胡中民(海南大学)
陈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分会场二:河流水通量及其驱动物质循环过程
召集人:缪驰远(北京师范大学)
高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分会场三:生态系统遥感
召集人:张扬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张永光(南京大学)
郑周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分会场四:植物功能性状之变异、适应与功能
召集人:何念鹏(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白文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孔德良(河南农业大学)
分会场五: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
召集人:庾强(北京林业大学)
牛书丽(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分会场六:生态系统模型模拟与集成分析
召集人:居为民(南京大学)
何洪林(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袁文平(中山大学)
张尧(北京大学)
五、会议报名
本次会议统一通过线上网络注册报名,参会人员需点击链接https://www.wjx.top/vm/OOIHiXr.aspx或用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进行报名。分会场报告请在报名信息中选择相应分会场并提交报告题目与摘要。
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费用
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12月20日
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2年12月10日
六、联系方式
ChinaFLUX秘书处:陈智、毛霁野
电话:010-64889269
Email:chinaflux@igsnrr.ac.cn
ChinaFLUX秘书处
2022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