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测站点 > 草地生态系统 > 阿柔

  • 地理位置

    阿柔冻融观测站,是一个高寒草原观测站,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黑河遥感站试验研究站,位于中国青海省祁连县阿柔乡草大坂村。观测场内有一28米梯度气象塔,通量观测位于塔上。观测站点地理位置为100°27′51.6″E,38°02′50.3″N,海拔3033。通量站下垫面为高寒草地。

  • 气象特征

    阿柔冻融观测站地处祁连山中断腹地,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气温低,温差大,降雨少,其所在的祁连县多年平均气温在0.7℃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400mm,年蒸发量在1100-1500mm,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31.0℃,平均风速2m/s,最大风速20m/s,年降雪期240-270天,每年9月至翌年5月为冰冻期,无霜期仅40-110天,日照时数在2590-2890小时。

  • 植被与土壤

    站区所处夏季牧草长势良好,植被高度在20-30cm之间,天然草地类型主要以山地草甸草地类和高寒草甸类为主,牧草类型丰富。 土壤类型为栗钙土,loam(sand:45 silt:35 clay:20),

  • 观测系统

    1. 2012-10-14至今 此期间,阿柔冻融观测站共安装了6层常规气象系统、开路式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大尺度闪烁仪(BL450观测).通量观测系统由CSAT3超声风速仪(Campbell,USA)和Li7500CO2/H2O(Li-cor,USA)红外气体分析仪组成,观测高度为4.5m。数据采集频率为10Hz,通量平均时间为30min。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架设在1m、2m、5m、10m、15m、25m处,共6层,朝向正北;风向传感器架设在2m处,朝向正北; 气压计:安装在2m处; 四分量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 两个红外温度计: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下; 光合有效辐射仪:安装在5m处,朝向正南,探头朝向是垂直向上; 土壤部分传感器:埋设在塔 体正南方向2m处,其中土壤热流板(自校正式)(3块)均埋设在地下6cm处;平均土壤温度传感器TCAV埋设在地下2cm、4cm处;土壤温度探头埋设 在地表0cm和地下2cm、4cm、6cm、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 200cm、240cm、280cm、320cm处,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土壤水分传感器分别埋设在地下2cm、4cm、6cm、 10cm、15cm、20cm、30cm、40cm、60cm、80cm、120cm、160cm、200cm、240cm、280cm、320cm处, 其中4cm和10cm这两层有三个重复。

    2. 2010-05-27至2012-04-10期间 阿柔冻融观测站共安装了2层常规气象系统、开路式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大尺度闪烁仪(BL450观测).通量观测系统由CSAT3超声风速仪(Campbell,USA)和Li7500CO2/H2O(Li-cor,USA)红外气体分析仪组成,观测高度为2.98m, CSAT3及LI-COR 7500中心距离:19.5cm。数据采集频率为10Hz,通量平均时间为30min。 试验场内立有一座10m高的微气象观测塔。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高度 雨量计:架设在地面1.0m处。 土壤部分:在微气象观测塔的东南部4m处有一个面向东方,深1.6m的土壤剖面。在0.05m和0.15m深处布设有土壤热流传感器,在0.1m、0.20m、0.40m、0.80m、1.20m和1.60m处分别布设有6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传感器。土壤剖面在开挖和填埋过程中采取了分层处理,以尽量保持土壤原有的分层结构,地表植被层也得以完整保留。

    3. 2007-07-25至2010-05-27期间 试验场内立有一座10m高的微气象观测塔, 空气温度、相对湿度、风速传感器:分别架设在2m和10m高度 雨量计:架设在2.82m处 辐射部分:在微气象观测塔正南5m处立有1.5m高的辐射架,上边分别布设了2个短波辐射表和2个长波辐射表。 土壤部分:在微气象观测塔的东北部3m处有一个面向东方,深1.6m的土壤剖面。在0.05m和0.15m深处布设有土壤热流传感器(2007年10月30日后补0.15m深处的土壤热流传感器),在0.1m、0.20m、0.40m、0.80m、1.20m和1.60m处分别布设有6层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传感器(0.1m土壤温度及0.1m和0.2m土壤水分传感器为2007年10月30日后补的)。土壤剖面在开挖和添埋过程中采取了分层处理,以尽量保持土壤原有的分层结构,地表植被层也得以完整保留

  • 负责人

    马明国

    E-mail:mmg@lzb.ac.cn

  • 通量观测负责人

     马明国             研究员

    谭俊磊

  • 观测研究骨干

     任志国

       张  阳

  •  

  •  

  •  

  •  

  •  

  •  

站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