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测站点 > 森林生态系统 > 根河

  • 地理位置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下称大兴安岭生态站)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管理局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境内(50°49′~50°51′ N,  121°30′ ~121°31′ E,属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网络(CFERN)和国家生态系统网络(CNERN)站点,并入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全球陆地观测系统(GTOS)。站内通量塔所在位置地理坐标为121°30′38″E,50°56′16″N,海拔848米,通量观测始于2007。该台站代表我国寒温带针叶林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气象特征

    站点气候属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并具有大陆季风性气候的某些特征,特点是寒冷湿润,冬长夏短,春秋相连,无霜期平均为90天。年平均气温-5.3°C,一月平均气温接近-30℃,极端最低气温低达-51.5°С,七月平均气温18~20℃,但也曾出现高于35℃的高温天气。气温年较差47.4°C,日较差20°C,结冻期210天以上,境内遍布永冻层,个别地段30厘米以下即为永冻层。

  • 植被类型

    内蒙古大兴安岭通量观测站植被类型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其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9%,树高25-30 m,胸径26-30 cm,公顷蓄积量为150-200 m3。主要林型有杜香落叶松林、杜鹃落叶松林、草类落叶松林、泥炭藓杜香落叶松林和偃松落叶松林等。地貌为低山山地,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且有大面积连续多年冻土分布。林木组成一般为8落2白。林下植物常见有杜香、杜鹃、越橘、柴桦、红花鹿踢草、铃兰、午鹤草、矮山黎豆、长芒拂子茅、大叶章、羽藓、赤茎藓和泥炭藓等。

  • 观测系统

    大兴安岭生态站有开路式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分别在原始林、皆伐和渐伐林安装了常规气象观测系统;同时具备冻土井观测、冰雪观测、土壤CO2、CH4和N2O排放量的箱式法等观测系统。。

  • 负责人

    张秋良

    E-mail:zqlemail@vip.sina.com

  • 通量观测负责人

    张秋良              教授

  • 观测研究骨干

    高润红(科技科长)             教授                        铁   牛               教授

    岳永杰(信息网络科长)     副教授                    安惠君              教授

    王   飞                                      副教授                    刘   尧(办公室主任) 

    马秀枝                                     教授

  • 自然科学基金

    &寒温带森林冻土与温室气体排放特征               (马秀枝    2012-2015)

    林火干扰及火灾迹地木炭管理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的影响          (马秀枝   2013-2016)

    兴安落叶松复层异林形成机理及经营活动响应研究          (铁牛        2014-2016)

    寒温带倒木形成原因及机理           (岳永杰     2013-2015);

  • 国际十二五支撑

    内蒙古大兴安岭过伐林可持续经营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张秋良    2012-2016);

  • 国家林业公益性

    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分布式定位观测与模型模拟         (张秋良    2012-2016)

    天然林保护等林业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张秋良   2013-2015);

  •  

    (1)自建站以来,依托大兴安岭国家森林生态站,培养硕士研究生62人,培养博士研究生11人,博士后3人,培养青年教师12名,本科生1200余名。生态站现有硕士研究生22人,博士研究生5人,进站博士后1人。

    (2)根据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指标体系,向国家林业局和科技部及有关单位提供数据200余GB。结合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站实际条件和科研力量,开展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承担和完成研究课题共计2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2项(包括子课题),部级课题8项,国内合作课题6项,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态、林学、土壤、生态等相关学科。依托生态站开展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EI收录5篇,出版著作3部,参编行业标准5个,出版数据集1部,获国家林业局鉴定成果1项

站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