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测站点 > 城市生态系统 > 深圳

  • 地理位置

    深圳城市生态通量观测站位于深圳市大鹏新区杨梅坑,114°35′25.61″E,22°32′17.11″N,海拔35米。该站代表了滨海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类型。

  • 气象特征

    该站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润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4℃,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33.3毫米,日照时长2120.5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4759MJ/m2,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933.9小时,日照百分率为约为43.8%,大于10°C的年积温为7823.7°C,多年平均无霜期为353-355天。

  • 植被与土壤

    深圳站是城市观测站,主要植被为人工次生林,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为主,质地为壤土,随土壤深度不断变化依次为粉砂壤、壤土和粘壤。

  • 观测系统

    深圳城市通量观测站正在安装2套常规气象系统、开路式涡度相关通量观测系统.同时具备土壤CO2通量观测系统。

  • 负责人

    王伟民

    E-mail:towmwang@163.com

  • 通量观测负责人

     王伟民(副主任)        副研究员

  • 观测研究骨干

    马   嵩(副主任)         工程师 

    许   旺                             工程师

    周志斌                            助理工程师

  • 市环保科研项目

    1. 深圳市生态安全监测站点(生物、土壤)生态基线调查研究         (杨立君 2013-2014)

  • 自然科学基金

    1. 基于多角度高光谱遥感反演植被叶倾角分布反演的机理研究        (王伟民 2011-2014)

  • 市基础研究项目

    1. 深圳市水环境生态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平台构建和评价技术研究            (梁鸿    2013-2016)

  • 1

    多角度高光谱遥感反演植被叶倾角分布的机理研究

    叶倾角分布(LAD)是农业、生态、气候等学科中描述植被结构的关键参数,随地形、太阳辐射等因素发生较大变化,并非单一的球形模式。本课题基于植被辐射传输模型和神经网络方法,构建LAD的遥感信息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 CHRIS/PROBA 数据,采用半球图像、尺度转换等技术,从理论分析-数值模拟-试验比对三个方面,探索 LAD 对多角度高光谱遥感观测的影响及其反演算法。本项目将为大面积、高效、低成本获取LAD提供新的方法。

  • 2

    深圳市生态安全监测站点(生物、土壤)生态基线调查研究

    在“深圳市生态安全监测系统”所选定的五个生态安全监测站点的区域环境内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文献调研、野外调查、内业工作和数据库研究等手段,来获取深圳市生态安全(生物、土壤)生态基线的基础资料,采集和制作具有代表性的本底生物物种和土壤的实体标本,建立深圳市生态系统基线数据库和标本库。通过调查研究,查清深圳各生态安全监测站点生物和土壤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等,客观反映生物物种资源数量现状;调查结果为今后研究深圳市的生态系统变化提供对比的基础数据,为后来研究者提供实物参考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3

    深圳市水环境生态风险监测预警网络平台构建和评价技术研究

    本项目通过水生境生物、生物化学污染指标和生物生境调查研究,开展“生物-化学”联合监测技术体系研究;针对深圳市经济发展遇到的饮用水源保护和供港优质饮用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环境生态监管技术体系建立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预警和监管等问题,构建基于鱼类急性毒性监测技术的深圳市水生环境在线监测预警技术平台、水环境生态生境质量评价技术体系研究)

站点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