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观测站点 > 森林生态系统 > 鼎湖山 > 周国逸

周国逸,男,1963年5月生,汉族,湖南省衡山县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副主任、园学术委员会主任、园学位委员会主席、园工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定位研究站站长,生态系统生态学研究组组长,全球变化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兼任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广州市政协第九、十届委员。周国逸曾获第一届广东青年五四奖章称号。

个人履历:
1983年于中南林学院(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获学士学位,
1986年在中南林学院获硕士学位,
1989年在东北林业大学获博士学位。
1990年-1992年1月在湖南师范大学工作,任讲师。
1992年2月-1994年4月曾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1994年 5月到华南植物研究所工作,1994底年和1996年底先后晋升为副研究员和研究员。曾担任生态研究中心副主任、主任和鼎湖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
2000年6月至起任华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华南植物园副主任。

主要成果:
1、率先提出了水文学研究的生态系统观点,个人专著《生态系统水热原理及其应用》比Baird和Wilby合著的《ECo Hydrology》早2年。
2、从理论上推导了计算系统蒸散的公式,被认为是解决了生态系统水分平衡研究的一个难题,此公式在美国举行的第四届国际生态学大会受到普遍的重视,被很多人加以应用。
3、在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周国逸研究了生态系统水热量度指标的问题,这对于进行精确的生态区划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4、率先开展了森林冠层对降水动能再分配及降水侵蚀原动力机制研究,比较全面地研究了桉树人工林水文学效应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热配合是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因子理论,并找到了任意时空尺度的生态系统水热状况量度指标和计算方法,从而形成了该理论的体系,发表了系列的文章。
5、揭示了桉树树液流动密度随边材径向深度的变化规律。
6、在国内率先从理论上开展了大气降水动能、林冠穿透水水滴能变化及相互作用规律研究,及其对地表侵蚀的影响,保持了中国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
7、在南亚热带典型森林生态系统C循环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率先开展森林水文学过程中C的迁移、流失和沉积研究。
8、据“广东省青年科学家学会网”资料,[4] 周国逸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120篇论文以上,其中80%以上是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的身份,SCI收录30篇(很多在国际该专业一类刊物上刊登),出版专著4部。培养17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在读硕士、博士研究生9人。[4]

所获奖项:
周国逸曾获林业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优秀论文一等奖;中科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广东省科技成果一等奖;广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1993年,获“中国植物学会优秀青年奖”;
199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获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二等奖;
1998年,获广东省“十大青年科技标兵”称号;
1999年,获广州市“十大杰出青年”称号,
2000年,获广东省第一届“五四青年奖章”,两院优秀导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