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位置
千烟洲(115°03′29.2″E,26°44′29.1″N)人工林通量观测站位于中国生态研究网络的千烟洲红壤丘陵农业综合开发实验站内,微气象观测塔建立于2002年8月。站点下垫面坡度在 2.8°~13.5°之间,塔四周的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
-
气象特征
千烟洲试验站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根据1985~2002年本站地面气象观测数据统计,站区年平均气温17.9℃,平均年降水量1542.4 mm,年蒸发量1110.3 mm,年均相对湿度84%。
-
植被与土壤
实验站现有林分大多是1985年前后营造的人工针叶林,主要树种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 Hook)以及木荷(Schima crenata Korthals)、柑橘(Citrus L)等,常绿植被覆盖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6%。
-
观测系统
研究表明,涡度相关仪器安装在冠层高度2倍左右的位置较为合适。千烟洲试验站的主要观测高度设计为为23m,次要高度为3倍于冠层高度的39 m位置。在这两个高度上安装有三维超声风速仪(CSAT3, Campbell , USA)、快速响应红外CO2/H2O分析仪(Li-7500,Li -Cor, USA);七层CO2 廓线观测系统(LI-820, Li -Cor, USA)以及常规气象仪器(HMP45C等,VAISALA等公司的产品)分别安装在1.6、7、11、15、23、31、39 m处;总辐射、净辐射、点状光合有效辐射及降水测量仪器均安装在41m 处;红外测温仪分别安装在2m与41m处;土壤温度表安装在地表0 cm和地下1、5、20、50、100 cm;土壤湿度仪安装在地下5 cm、20 cm、50 cm处;土壤热通量板安装在地下3 cm、5 cm处。CO2、H2O湍流通量.数据采集器(CR10XTD、CR23XTD、CR5000)以10Hz频率采集观测数据,在采集实时数据的同时在线计算30分钟的平均通量数据,全部观测数据保存到PC卡上同时由电脑实时下载。下载的通量数据包括实时数据和半小时平均数据,常规气象数据包括半小时平均和日平均数据。
-
负责人
王辉民
E-mail:wanghm@igsnrr.ac.cn